守护的不仅是屋顶,更是民心 发布时间:2025-10-27 08:59:39
深秋,杜关镇南盘村的一个农家小院,崭新的彩钢瓦屋顶在阳光下闪着光。张某仰头看着,咧开嘴笑了,这个朴素的微笑,为一起持续数年的纠纷画上句号。
时间回到几年前。施工方骆某为张某的危房加盖了彩钢瓦屋顶。不料几年后,由于恶劣天气,造成彩钢瓦顶脱落、房屋漏雨,经协商修复无果。家境贫寒的张某无力维修,最终诉至卢氏法院。一边是表达困难孤苦伶仃的母子三人,只求一个不漏雨的家;一边是满腹委屈的工匠,坚称工程合规。一道裂缝,赫然横亘在屋顶,也撕裂了曾经和睦的邻里关系。
破冰:走进方知难处
案子的突破口,在法庭外。官道口法庭承办法官在开庭了解情况后,她的第一步是“走下去”。踏入张某家中,斑驳的墙面、潮湿的角落,和母子三人无助的眼神,让法官瞬间明了,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一笔赔偿,而是一个实实在在、能遮风挡雨的家。
法官随即找到骆某。没有质询,只有谈心,“老骆,我知道你们之间存在隔阂。但他们家庭情况特殊,你看,我们能不能一起想个办法?” 一句“一起想办法”,瞬间将对立的双方,拉成了共同解决问题的“我们”。骆某敞开心扉:“法官我也给你说句掏心窝子话,不是不想管,是怕担了不该担的坏名声。”
弥合:巧思平衡利益
症结在于“责任”与“信任”。法官开出了一剂“暖心方”:由骆某免费出力,负责维修加固;张某则承担材料费,并支付此前未结的2000元工钱。
这已不是一份冰冷的协议,而是一个基于体谅的合作承诺。它巧妙地平衡了双方的核心关切,既维护了工匠的尊严与声誉,又以最小的成本解决了张某家的燃眉之急。方案一出,双方当场握手言和。
圆满:心安胜于案结
这场纠纷,没有判决书上的输赢,只有修好的屋檐和被暖热的人心,这次调解,守护的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屋顶,更是百姓对公平正义的信任与期盼——这,便是民心。崭新的屋顶下,是母子俩安心的生活,生动诠释了“枫桥经验”的深刻内涵,真正的案结事了,在于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巧思平衡利益,最终将生活的裂缝,弥合为人心的暖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