欠债不还、电话不接、账户没钱、人也不露面,面对这样“油盐不进”的被执行人张某,法院的执行法官们一度犯了难。不过,近日卢氏法院的执行干警们用了一招“组合拳”,成功让一直躲避执行的张某慌了神,急唤父亲送钱到法院,一桩看似陷入死局的合伙纠纷案终于圆满解决。
卢某与张某原为生意伙伴,合作期间,卢某退出并将股份转让给张某,约定由张某支付转让款,但张某迟迟未付款,卢某遂诉至法院。判决生效后,法官查遍张某银行、微信、支付宝账户,一无所获,多次传唤,张某拒不到庭,还声称,“我凭本事欠下的钱,为啥着急还?”
常规执行措施失效后,法院果断对张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,就在送拘体检途中及羁押室内,执行干警抓住“黄金时间”展开攻心战。警车的驶离、体检流程的推进、羁押室的落锁,这些实实在在的强制措施场景,再加上干警们一句句点中要害、讲透利害关系的话,像一把把小锤子,终于敲碎了张某“硬扛到底”的侥幸心理,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,这回法院是动真格的了。一直“铁了心”躲避的张某,这下彻底慌了神,他再也顾不上面子,急忙打电话给父亲凑钱还款。张某的父亲接到这个“求救”电话,心急如焚,老人家立刻想尽办法,东拼西凑,用最快的速度带着现金赶到了法院,在执行干警的见证下,这位焦急的父亲当场替儿子履行还款义务,为这起纠纷彻底画上了句号。
“手铐只是破冰器,攻心才是金钥匙”,执行法官面对“人财两空”困局,司法拘留打破僵持,但真正破冰在于送拘途中持续释法明理。正是这份刚柔并济的司法智慧,让“老赖”在铁窗前醒悟,使纸上判决化作真金白银,切实打通公平正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